三相与单相电流计算方法

 电工网   2023-04-23 20:22   9403 人阅读  1 条评论

三相电感性负载功率计算公式

三相电感性负载功率计算公式 三相与单相电流计算方法

对于三相负载来说1KW的功率值其电流又应该如何计算呢?我们以负载时三角形连接为例,我们先计算一相负载所消耗的功率Pa=Ua相I相Cosφ,因为在三角形负载中其相电压与线电压是相等的,即U线=U相、而其线电流是相电流的√3的关系。因此U线=√3U相,

所以Pa=U线I线Cosφ/√3。

因为三相异步电机的三相绕组是对称的,

所以P△=3U线I线Cosφ/√3=√3U线XI线Cosφ

所以得到总的功率为P△=√3U线XI线Cosφ

我们把数据代入式子就可以得到1000=1.732X380XIX0.8(按功率因数为0.8计算)

I=1.89A。

对于三相感性负载来说1KW的功率起通过的电流值大约是1.89安培(在功率因数为0.8的情况下),我么在平时工程中为了便于计算,一般把1KW按2安培的额定电流值进行估算。

请教什么是三相电路非感性负载和感性负载

感性负载:

通常情况下,一般把负载带电感参数的负载,即符合和电源相比负载电流滞后负载电压一个相位差的特性的负载为感性(如负载为电动机;变压器;)。通俗地说,即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制作的大功率电器产品,如电动机、压缩机、继电器、日光灯等等。

这类产品在启动时需要一个比维持正常运转所需电流大得多(大约在3-7倍)的启动电流。例如,一台在正常运转时耗电150瓦左右的电冰箱,其启动功率可高达1000瓦以上。

此外,由于感性负载在接通电源或者断开电源的一瞬间,会产生*势电压,这种电压的峰值远远大于车载交流供电器所能承受的电压值,很容易引起车用逆变器的瞬时超载,影响逆变器的使用寿命。因此,这类电器对供电波形的要求较高。非感性负载是阻性负载。

问:对称感性负载星形联接的三项电路中,其电压为380V,线电流为22A,三项负载吸收的功率为86

P=1.732*U*I*cos

8.69=1.732*0.380*22*cos 可解出cos

Z=U/1.732 /I=10 欧,再根据cos可求出电阻和电抗。

什么是两相电

1、两相电是指220伏单相电。

2、两相电指用电器额定电压380伏,需要接两根相线即两根火线.。 第2种是电工术语 , 比如两相电焊机 就是2根火线。

二相电(Two-phase electrical power)是二十世纪早期的多相交流电系统。发电机有两个绕组,输出电压是正交(相差90度)。系统通常有四条电线,每个相两条。

扩展资料

三相电源与二相电源的区别:发电机发出的电源都是三相的,三相电源的每一相与其中性点都可以构成一个单相回路为用户提供电力能源。注意在这里交流回路中不能称做正极或负极,应该叫线端(民用电中称火线)和中性线(民用电中称零线)。

三相电的概念是 :线圈在磁场中旋转时,导线切割磁力线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它的变化规律可用正弦曲线表示。如果我们取三个线圈,将它们在空间位置上互相差120度角,三个线圈仍旧在磁场中以相同速度旋转,线圈中会感应出三个频率相同的感应电动势。由于三个线圈在空间位置互相差120度角,故产生的电流亦是三相正弦变化,称为三相正弦交流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二相电


三相与单相电流计算方法

三相电与单相电的负载电流计算:

对于单相电路而言,功率的计算公式是:P=IUcosφ,

相电流I=P/Ucosφ;

式中:

I为相电流,它等于线电流

P为负荷功率

U为相电压,一般是220V

cosφ是功率因素,一般取0.8

对于三相平衡电路而言,功率的计算公式是:

P=1.732IUcosφ。

由功率公式可推出线电流公式:I=P/1.732Ucosφ

式中:

P为负荷功率

U为线电压,一般是380V

cosφ是功率因素,一般取0.8

10平方的铜芯电线能带多少千瓦

一平方铜芯能承受7A电流 。

所以10平方铜芯能承受电流如下:10×7=70A

220V单相用电器一个千瓦4.55A电流。

那么我们就可以用10平方铜芯承受电流除以一平方铜芯所能承受的电流得出10平方铜芯能承受多少千瓦 如下:70A÷4.55≈15.4KW。

扩展资料

铜线圈

电感是导线内通过交流电流时,在导线的内部周围产生交变磁通,导线的磁通量与生产此磁通的电流之比。当电感中通过直流电流时,其周围只呈现固定的磁力线,不随时间而变化;可是当在线圈中通过交流电流时,其周围将呈现出随时间而变化的磁力线。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铜线圈


三相与单相电流计算方法、三相电感性负载功率计算公式,就介绍到这里啦!感谢大家的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地址:http://www.v3600.net/post/1140.html
版权声明:文章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1. 访客
    访客  @回复

    很好